重庆长安北鼎金属材料行
首页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站

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23-8530283
邮箱:service@lyjxyy.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失语:助虐虚假广告

编辑:重庆长安北鼎金属材料行  字号:
摘要:失语:助虐虚假广告
央广“经济之声”日前报道:英国广告标准局最近对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旗下的美宝莲和兰蔻品牌的两个平面广告发布禁令,禁止播放茱莉亚—罗伯茨和名模克里斯蒂—特林顿的两款化妆品广告,理由是这两个广告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有意美化模特,如此误导引发广大消费者不满。这是继2005年禁播同样来自欧莱雅的两则护肤品广告,英国再度剑指世界化妆品品牌,欧莱雅在英国面临“滑铁卢”的危机。

颇有讽刺意义的是,被英国禁播广告的欧莱雅那些化妆品在中国各大城市也有销售,但依然如故,从消费者到消协再到广告管理部门普遍“失语”,有的是一种对虚假广告的“容忍度”。

在市场经济社会,任何产品的催生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其发展也是由市场调节的,它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及其命运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消费者的认可。由此,广告应运而生。商家利用广告将自己产品的性能、优势、特色向消费者作自我推荐,为天下广知,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问题的症结是,这个宣传必须“适度”,而“适度”的首要标志便是其真实性。像英国播放欧莱雅化妆品的广告,仅仅是因为在制作时有意美化模特而可能误导消费者就被禁止,那么,反观我国,那些产品本身就存有伪劣却还在声嘶力竭地“广告天下”,对这类虚假广告的“失语”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亟需完善、有待成熟。

对一些虚假广告的“失语”大面积地出现在消费者层面。我国的消费者对广告的要求普遍很低,明明知道很多广告有着夸大其词的“水分”,但骗得多了,被骗惯了,底线设置得很低:“只要吃不死人就能够容忍”。于是乎,食品领域的虚假广告屡见不鲜。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味千拉面的汤底、永和豆浆的现磨等“忽悠”消费者已有时日,但有多少消费者真正当回事?“千夫所指”的态势远没有形成,缺失舆情的威慑力,虚假广告自有其优哉游哉存在的空间。

发端于上世纪初美国新闻史的“扒粪运动”,就是以著名记者辛克莱为代表的媒体人抨击食品虚假广告而蔚成大观的。记者作为“公众的捍卫者”(马克思语),他对虚假广告的唯一态度理应是曝光,而绝不能“失语”。近些年来,我国的“扒粪记者”渐多,但还是不尽如人意,对虚假广告“失语”的现象仍时有所闻。就以“蒙牛牛奶”为例,今年年初,新华社主办的《瞭望东方》杂志揭露在诸多媒体上狂轰滥炸的“蒙牛牛奶”并非产自内蒙古大草原,其公司的总部设在安徽的马鞍山,号称“来自蓝天白云绿油油大草原”的优质奶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也在马鞍山——“牛舍圈养了7900头奶牛”,名副其实的“徽牛”一个华丽转身竟成了“蒙牛”!半年多过去了,也不见有后续报道,更不见其他媒体的紧跟“扒粪”,而“蒙牛牛奶”的虚假广告一如既往——媒体的普遍“失语”难辞其咎。

如果说,消费者或媒体对虚假广告的“失语”是一种舆情/舆论层面的容忍,那么,政府管理部门对虚假广告的“失语”便是一种法律/政策层面的容忍。后者对社会运作的破坏性、市场经济的销蚀性甚于前者,因为监管者的“失语”本质上是一种放弃执法、疏于行政的渎职行为,它无形中庇护了虚假广告。前不久,山东寿光“绿色蔬菜”受到质疑,据实地调查,自称“无公害”的有机蔬菜其实与我国其他地方一样也存在着普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甚至土壤也存有一定的污染,虽说在流程上各层级建立了严密的安全生产监控体系,但“绿色蔬菜”的广告语还是有虚假之虞。政府监管部门的“失语”自然为这一虚假广告开了“绿灯”!

我佩服像英国那样的文明发达的国家,对虚假广告实施“零容忍”,试问:咱何时真正告别对虚假广告太多太高的容忍度?
上一条:“有机”风进美容院 保养需谨慎 下一条:暂时没有!